最近很多人在纠结于一个新的行业与新的上市公司:租车行业,以及即将在港上市的神州租车。问题集中在几个:
1、这个行业算互联网行业吗?
2、这个商业模式有前景吗?
3、公司值得投资吗?
神州租车公司成立于07年,12年拟在美国上市,但由于市场对其估值太低,融资额度仅为原计划3亿美元的一半,导致其中途撤回了在纳斯达克[微博]上市的申请。有大摩和瑞信做保荐,公司今年5月22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,拟融资不超过4亿美元(约31.2亿港元),70%将用于采购新车,20%用于归还2015年陆续到期的银行贷款,10%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用途。
租车行业看似简单,业务无非就是租赁,但其实背后的运营模式并不简单,整个资金链条环环相扣,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。下面就租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、商业模式、以及神州租车的模式和风险进行一个粗陋的解读与探究。
中国租车行业——一个貌似不错的行业
租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属于一个新兴行业,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,增速很快,市场空间较大。
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,总规模08年90亿元,13年340亿元,复合增长29%。汽车租赁市场又可分为短租(90天以内)、长租(90天以上)及融资租赁市场。其中短租市场增长潜力巨大,从08年10亿增长到13年60亿,复合增速32%,预计短租市场未来5年增速27%,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于中国驾照持有人数的增加,以及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和旅游消费能力的大幅提高。罗兰贝格的数据显示,最新中国持有驾照人数约为2.47亿人,而中国有近14亿人口,未来还会增加几亿驾照持有人。另一方面,驾照持有人数和私家车保有量又还有巨大差距,13年私家车保有量为8千4百万,还不到持有驾照人数的一半,这给短租汽车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租车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?从渗透率和市场格局两个方面来说明。首先,中国汽车租赁渗透率只有0.4%(渗透率定义为租赁车辆数目占车辆总数的百分比),远低于美国日本的1.6%和2.5%。其次,中国租车市场的格局高度分散,截至13年底,中国有超过1万家汽车租赁公司,前五大只占14%的市场份额,而美国德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为95%和91%。由此可见,中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,渗透率和市场集中度都会有提高空间,从而给租车行业带来很大想象空间。
当然,租车行业自身也存在明显的一些风险点。比如神州租车在招股书中提到,2013年因为不能通过两年一次的年检而暂停租赁业务的车辆,产生3亿元的闲置成本。租赁的车辆出现超速、闯红灯等交通违规时,在中国是记在车辆上面的。因此中国的租车公司除了对车辆的运维之外,还需要替用户扣缴罚款。另外中国还有扣分一说,对租车公司来说,一辆车上记的扣分多了就会在年检上遇阻,客户处理扣分也需要一定手续,因此租车公司也需有专人负责督促客户处理扣分。除此之外,中国还有一系列政策,包括一线城市限号、限购。这对租车公司来说是个很大的困扰,会影响车队的利用率。另外,中国二手车市场不成熟也是一个制约。租车公司运营3年左右的车将会停止继续租用,这些二手车会卖出,成本为二手车的剩余价值,但是卖出的价格往往会低于剩余价值,因此这块业务毛利率是负的,且波动较大。
再来看看中国租车行业的商业模式。主要包括两大阵营。以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为代表的重资产模式。传统租车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,通过买车-养车-租车-卖二手车这样的循环来运营,对资本的需求巨大,烧钱如麻,高毛利率背后是巨额的资本借贷压力,同时承担存货折旧风险。
另一种轻资产租车模式正在兴起,以PP租车、易道用车为代表。这种轻资产模式主要提供一个P2P平台,为车主和租客建立联系,租车的价格会比传统租车企业便宜一半左右,相对于一个中间服务提供者,收取服务费。